老法師:末法時期選擇淨土法門,是隨順佛的教誨


淨空法師:末法時期選擇淨土法門,是隨順佛的教誨
在一切法裡面,我們修哪一個法,如何去選擇,選擇的條件依什麼,我們都要懂得。
雖然法法平等,我們根性不平等,我們無量劫來的習染不相同,這就決定了我們選擇法門的條件。不是法有高下,法沒有高下,我們根性、煩惱習氣不同。
所以佛在經上常常舉例子跟我們說,把我們的根性分為上中下三等,這是好說話。上等根性的人,實在講不必選擇,無論哪一個法門,他都能成無上道。在哪裡見到?在《華嚴經》上見到,這些人示範給我們看,他們隨拈一法、隨修一法都得解脫門,解脫門就是成佛。解脫,解除見思、塵沙、無明煩惱,脫離六道十法界,兩種生死圓滿成就,這是解脫的意思。
我們讀了之後,明白了事實真相,看看他們所學的法門,我們有沒有條件學習?許許多多法門裡頭,總有我們具足條件的方法。我們如果自己選擇得不適當,這一生的修行就得不到結果,可見得選擇法門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,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契機。契理那是沒有問題,大乘佛法哪有不契理的?關鍵在契機,選擇契機,決定成就。
我們自己煩惱習氣很重,面對著無量無邊的法門,不知道哪個法門好,真的是眼花撩亂,看到每個法門都好,每個法門都殊勝,每個法門都想學,願望沒有錯,可是很難契入。
這麼多的佛菩薩在示現,我們看了之後有沒有體會到,他們修行證果都是一門,沒有說很多門。我們在這裡頭要體會到這個意思,一門深入,他才能得解脫;如果選擇多門,解脫這一生就得不到,決定是一門深入。
真正得到解脫,所有一切法門都貫通,佛家有言,所謂「一經通一切經通」,這不就是教你一門深入嗎?一門入了,一切門皆入,這就是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你所修的一門就是大總持法門。
所以大總持法門不是指一個法門,任何一門都是大總持法門。於是我們的心才得清淨、才得平等,高下的分別沒有了;絕不可以說我這個法門高,你那個法門比不上我,這就錯了。不但佛法裡面法門是平等的,再跟諸位說,世法裡頭所有法門也是平等的,這是很不容易明瞭,很難體會。
可是佛在經上說,佛說哪一法不是佛法?這個話的意思把世出世間法統統說盡了,你說哪一法不是佛法?對什麼人說?對會的人說。宗門祖師常常測驗學生,問道:「你會麼?」如果你會,法法皆是佛法,沒有一法不是佛法;如果不會,反過來問你,哪一法是佛法?不會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擺在你面前,也不是佛法。什麼叫會?什麼叫不會?覺悟就會,不覺就不會,所以說來說去說到最後,「迷悟」兩個字,悟了就都會了,迷了就都不會。我們想一想,他這兩句話的意思,確實自古以來有很多迷在經教裡面,所謂「死在句下」,這是不會,這個意思說得很深。死在句下,是執著經典的文字,沒有離開分別執著,堅固的分別執著,這是錯誤。
所以禪宗用這個手段,我們用一般的話來說,非常的手段,毒辣的手段,不要言語文字,是不是真的不要?真的不要,也錯誤了,也是執著。所以他那個離文字,是即文字離文字,即相離相,這是正法,並不是真的把經典丟掉。惠能大師以前,禪宗用《楞伽》印心,六祖以後用《金剛般若》來印證。由此可知,他並不是真的把經典丟掉,他們所作所為,正是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所講的「離言說相,離名字相,離心緣相」,這個離相都是即相離相,離即同時,離即不二,才能夠契入,才能夠領解,領悟明解,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偏在一邊,不但不能契入,領解的能力都沒有。佛法稱為不二法門,道理也在此地。
清涼大師的註子好,「總持入理」,入理就是見性。宇宙人生的真相,宇宙人生的原理,你不能總持,你就決定不能入理。這是修行證果的門徑,所以稱之為「門」。
我們生在末法,自己的根性不利,不是上根利智,我們也沒有能力選擇法門,唯一的辦法是隨順聖教,依從佛的教誨。佛教人,正法時期戒律成就,像法時期禪定成就,末法時期淨土成就。我們隨順佛的教誨,我現在生在末法時期,選擇淨土法門,這是隨順聖教。
在淨土法門裡面,我們決定順從佛為我們所說的三經、菩薩跟我們講的《往生論》;《往生論》是菩薩修行的心得報告,是我們修淨土非常珍貴的參考資料,三經一論。三經的性質我們要清楚,《無量壽經》是淨宗概論,《觀無量壽佛經》是理論方法的補充說明,小本《阿彌陀經》是世尊苦口婆心勸導我們修學,這三經內容性質要清楚。
《無量壽經》現在有九種不同的本子,這裡面原譯本有五種,會集本有三種,節校本有一種。我們今天選擇夏蓮居的會集本,而沒有選擇原譯本,憑什麼選擇這個會集本?憑世尊教導我們的四依法,依義不依語,我們對會集本產生信心,斷絕了懷疑。夏老的會集本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,如果對會集本有懷疑,那你就一定要依據原譯的五個本子,就決定沒有錯,五種本子少一種都有欠缺,那你就耐心去念五個本子就是。夏老為了便利我們修學,把這五種本子會合成一個本子,重複的地方捨棄,把這些本子用精簡的方法會成一本。這一本,五種原譯本裡面所說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,全都融合在這一個本子裡,所以讀這一個本子,等於讀五種原譯本,便利在這個地方。
我們受持這個本子,就是自己修學的總持法門,這是我們現在就我們自己的根性、程度,選擇這個做自己的總持法門。每個人的根性不相同,自己一定要明瞭,要知道抉擇,然後一門深入,鍥而不捨,決定有成就。
本文節錄自【華嚴經】第182集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☆華藏衛視官網
http://www.hwazantv.com
☆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wazantv
☆YouTube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hwazantv
☆LINE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zi0277j
☆WeChat ID:hwazan-tv